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旅游美食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赵县历史文化名城基本情况之古代遗址

    信息发布者:lishaowei
    2017-06-24 00:15:14   转载

    文物古迹

    赵县是人类文明开发较早、文化底蕴丰厚的区域,为河北省

    文物大县之一,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。

    古代遗址——赵县的远古文化。属于史前传说的有伏

    羲文化和龙文化遗存。如双庙村的“人祖庙”供奉的伏羲和发娲,崇拜龙、虎图腾,是华夏文化的始祖;以范庄的“龙牌会”为载体,以史前传说人物颛顼、共工、勾龙为形象,以“勾龙化白蛾”传说故事为信仰,成为龙文化遗存。赵县境内的古文化遗址很多,如双庙古遗址、宋村商周遗址、王西章商周遗址、董村商代遗址、四德古遗址、北李家疃古遗址等,从其挖掘出土的众多文物证实,系商代到周代直至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,成为赵县远古文化的佐证。晋国城邑棘蒲(今县城)是赵县境内见于史载最早的古城,距今约2500年;《史记燕名公共家》所载的宋子为赵县境内第二座古城邑;自赵悼襄王元年(前244年)始,赵国在其境内重要城邑铸行货币三孔布币。当时的宋子、封斯等地都是铸行货币的城邑,以此可见战国时期赵县境内的城邑建设概貌。

    佛教建筑一赵县的佛教文化。赵县的佛教文化起源于

    东汉末年(公元220年)在平棘县建观音院(今柏林禅寺),近1800年来联焰传灯,光照史册。观音院是中国北方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,它使佛教文化在赵县地域发端、传播并走向鼎盛。隋末唐初,赵州佛教宗派“成实宗”天下独盛,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在西行求经之前于武德六年(公元623年)曾来赵州学习《成实论》。开成五年(840年),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经,途经赵州宿于开元寺,写成驰名中外的《入唐求法巡礼记》。赵州佛教文化的鼎盛时期是“从谂禅师”驻锡观音院的40年,他德传中外、誉满古今,成为“赵州禅”开山祖师,使赵县柏林禅寺成为举世闻名的“赵州祖庭”。今净慧法师主张佛教应与时俱进、关注社会现实、致力于人心净化。他结合“赵州禅”提出了“生活禅”的修行理念,强调“大众认同,大众参与,大众成就,大众分享”,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,从而,使赵州佛教文化世代传承、发扬发光。

    三、柏林禅寺,座落在赵县城内石塔东路东端路北。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(196——220年),初名观音院,南宋称永安院,金代改名柏林禅院,自元代始称柏林禅寺。清代以前,寺内建筑壮观,南北纵列摩尼、毗卢、大慈三座大殿,还有天王殿、金刚殿、前后阁、将军庙、十方禅院、真际禅师塔等建筑,寺院碑碣林立、古柏参天,史称“古佛道场”、“畿内名刹”。后因外强入侵、战乱天灾,加之“十年动乱”,历尽沧桑,致使昔日柏林禅寺面目全非,仅存殿基、古塔和部分碑碣、古柏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宗教政策得以落实,1988年河北省政府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,由省佛教协会管理,在高僧净慧禅师主持下得海内外各方支持,捐资施金,历时十年,使柏林禅寺修葺一新。重建后的柏林禅寺比昔日更加宏伟壮观,占地80亩,主建皆采用中国古建风格,中轴线由南而北建有山门、普光明殿、观音殿、禅堂、万佛楼,中轴线两侧建有真际禅寺古塔、钟鼓楼、廊、亭台和“指朋”、“会贤”、“云风”、“香积”四楼及古佛庵等。整个建筑错落有致,鳞次栉比,古色古香,气势恢宏。千年古刹焕发生机,重新成为燕赵大地的佛教文化圣地。

    四、赵州陀罗尼经幢,座落地赵州城内石桥大街与石塔路交叉口。建于北宋景佑五年(1038年),因幢体刻有《陀罗经经》而得名,又因石砌似塔故别称石塔。幢高16.44米,共7级,平面呈八角形,建在方形石基上,台基四周刻有莲花图柱和“金刚力士”、“妇人掩门”图案。经幢高峻秀逸、造型别致、比例匀称,高度仅次于印度的石经幢,为我国现存最高大、最精美、最杰出的古石经幢,世人称之为“华夏第一塔”,被列入“中华之最”而载入史册,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为河北省现存元代石质舍利塔中佼佼者,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古林寺塔,位于宋村西一高出的大土岗上,岗上原有白佛寺(西林寺),塔为砖木结构六角密檐式,始建于元代。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铁佛禅寺,位于赵县大安村东,始建年代无可考。原为佛、道、俗等三教九流诸教派的众合之所。

    石桥建筑——赵县的桥文化。隋代是赵县桥文化的萌发时期,首属赵州桥(安济桥),还有永通桥、济美桥等。在漫长的1400年历史过程中,赵州“桥文化”从发祥、形成、传播、应用到历代弘扬,受到中外敬仰,衍化为举世闻名的赵州桥文化,成为燕赵传统文化的一枝独秀,是赵县地名文化的精粹。

    赵州桥,又名安济桥,俗称赵州大石桥,位于县城南2.5公里处,南北飞架于河之上。建于隋开皇至大业年间(595——605年)。全桥建筑结构奇巧,具有高度的科学性,它改变了以前“半圆拱”惯例,采用了“圆弧拱”,是拱桥建筑的一个飞跃。赵州桥在建造技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成功地首创并运用“敞肩圆弧拱”结构形式,成为拱桥建筑史上新的里程碑,是中华民族重大文明成果之一。赵州桥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上现存最早、保存最好、科技技术水平最高、艺术形象极美的大型石拱桥,在国际桥梁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,对世界后来的桥梁建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。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其为第12处“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”。

    永通桥,飞跨于赵县县城西关永通路北的冶河上。建于唐

    永泰年间(765——766年),比赵州桥仅晚160年。其结构形式和艺术风格与赵州桥十分相似,与赵州桥并称为“姊妹桥”,因规模小于赵州桥,故俗称“小石桥”。它是继赵州桥后出现的又一座现存年代较早、科学技术高超、艺术形象优美的弧形敞肩石拱桥,比国内同类梁先于千年之久,也是一座久具盛名的古代石桥建筑典范之作,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  古代墓葬——赵县的墓葬文化。赵县历史悠久,且历为州、郡、府治,故古代墓葬遗存较多,对研究历史和古代墓制文化提供了佐证,成为赵县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位于县城东北各子村一带的汉墓群,为诸墓之重。古墓分布密集,地域广阔,封土高大,与汉代厚葬风俗相吻合。为汉代宋子侯国的宋子侯许瘛及其家庭的墓群。1955年曾出土汉代墓砖、陶俑、陶马、陶猪、陶狗、陶鸡、陶楼及陶壶、罐等30多件文物,对研究汉代文化及燕赵历史具有重要价值。古墓葬还有许家郭汉墓,为汉代武官及其家庭墓群;位于段村村东的后魏定州刺史李宪家庭墓;位于东封斯的唐墓;位于中冯村南的唐墓;位于北二环路附近的战国至汉代古墓。

    古代碑刻——赵县的金石文化。赵县境内的金石碑刻较多,

    除赵州佛教文化的重要建筑赵州陀罗尼经幢外,还有“大观圣作之碑”,于宋大观二年(1108年)镌刻,碑额为蔡京手笔,书写博士李时雍摹写宋徽宗“瘦金体”碑文,成为研究宋代治学和科举制度的重要史料。赵县石刻文物精品还有:赵州碑刻,包括隋、唐、明等所镌刻的关于赵州桥的序、铭、记等碑文;永通桥碑刻;柏林禅寺碑刻,现存有宋、金、元、明、清各代有关柏林禅寺修葺、禅师和帝王旨诏等碑刻,名人书法。内容丰富是研究佛教文化、寺庙建筑和历代书法艺术的宝贵佐证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